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国际专家:受疫情影响全球食品行业正面临三大挑战

admin

国际专家:受疫情影响全球食品行业正面临三大挑战

国际食品科学网络圆桌会议举办

当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投入了巨大资源。新冠肺炎的流行和防控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些国家的主管当局都声称新冠病毒不会通过食品传播,而人们对此仍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伴随着疫情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应急保障功能及战略储备功能凸显,后疫情时代的食品产业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在3 月21日共同组织了一场食品科学网络圆桌会议,以线上报告与互动的方式,探讨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食品传播,分析疫情期间食品产业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世界卫生组织Peter Ben Embarek博士、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爱尔兰新冠肺炎国家应急中心Patrick Wall 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饶平凡教授、候任主席V Prakash教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科学委员会候任主席、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Fereidoon Shahidi 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刘秀梅研究员、罗云波教授、吴永宁研究员、谢明勇教授、史贤明教授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研究员等近20位国际大咖专家及近百位行业特邀代表悉数上线,参加了这场具前瞻性和权威性的食品科学圆桌会议,此次会议还对今年7月将举办的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

国际专家:受疫情影响全球食品行业正面临三大挑战

尚没有任何关于新冠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科学证据

WHO 国际食品安全官方网络营养与食品安全事件监测主管Peter Ben Embarek 在会上介绍了COVID-19 在167 个国家/州/地区确诊情况,并对新冠病毒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表示赞赏。

“COVID-19不是食源性疾病,而是动物源性疾病(来自WHO),虽然在中国患者粪便样本中发现了新冠病毒,但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与患者密切接触传播,而非食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表示,迄今为止,根据SARS 和MERS 的以往经验以及中国COVID-19疫情的发展情况,尚没有任何关于新冠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科学证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S CDC)和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也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从中国进口的食品存在传播COVID-19 的风险。即使新冠病毒可能存在于食品或包装的表面,病毒的数量也不会大到足以导致人类感染疾病,不建议对食品采取一些过度警惕的监管措施,例如,阻止在疫情严重地区生产的食品流向其他地区。

食物大量储存营养不均衡现象在疫情期间凸显

正在武汉一线从事营养健康调查工作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教授表示,疫情期间的社区封闭式管理,促使很多家庭大量储存食物,随之而来的营养不均衡现象凸显。自社区关闭以来,武汉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食物选择非常有限。大米、面粉、食用油和鸡蛋等食品由于可以长期储存且易于购买和分发,受疫情期间社区关闭的影响较小;由于不易于存储、运输、分配和加工,水产品、蔬菜、水果、大豆及其产品,人们对其摄入量减少。调查发现,猪肉、牛肉和羊肉等红肉的消费量减少。居民可维持原有的能量摄入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但居民对维生素、矿物质、优质植物蛋白、n-3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摄入量不足。

受疫情影响全球食品行业正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一:餐饮业及中小企业承受巨大影响

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教授、爱尔兰新冠肺炎国家应急中心Patrick Wall 教授谈到目前欧洲食品界面临的挑战时强调,食品分销、运输以及餐饮等行业受到很大冲击。首先,人们担心动物源食品中可能含有新冠病毒,从而极大地影响这些产品的生产全链条。其次,很多餐厅没有办法继续工作。咖啡厅、美食广场、小吃街、餐馆等公共场所均关闭,以避免人群感染。餐饮业承受了巨大的影响。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给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冲击。中小企业面临包括收入下降幅度、生存维持时间、成本支付压力等问题,难以维持生存。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的蔓延导致了大量中国制造的食品无法出口到欧洲,例如欧洲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大蒜,这对欧洲的食品进口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