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小小番茄地 拳拳助农心

admin

\


宰文珊(左二)在现场指导。
 

寻访优秀党员科技特派员①

编者按:他们是科技特派员,也是普通党员。他们扎根农村,为实现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默默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着一大批农民走上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为纪念建党98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报推出“寻访优秀党员科技特派员”系列报道。记者走访挖掘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记录他们穿梭山林、躬耕田间的动人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锋为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推进科技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

本期人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派驻苍南的科技特派员宰文珊

☉商报记者 张晨

“第一次见宰老师的时候,当时觉得这么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能给我们讲些什么东西?几番接触下来,发现她年轻却很专业。”近日,苍南马站的番茄种植户曾士峦和记者说起“宰老师”,对其满口称赞。据悉,这位农户口中亲切称呼的“宰老师”,就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派驻苍南的科技特派员宰文珊。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宰文珊被派驻苍南县马站镇和灵溪镇,在当地建立示范基地,重点开展番茄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创新番茄、甜玉米轮种栽培模式。2012-2018年间,当地的番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增幅达12.31%,总产值由3.4亿元增加到6.5亿元。这位80后特派员,用小小番茄“激发”出农户的红火日子,成为农户们交口称赞的致富领路人。

“2009年,苍南马站刚刚开始发展番茄产业,急需提供技术支持。当时学校领导就安排我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了马站。”宰文珊回忆道,马站离温州市区非常远,来回一次就相当于去杭州一趟了。而且当时的通信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村民有问题的话,有时候通过电话也没办法说清楚,都必须要到现场进行指导,有的时候一周甚至要去两三趟。

事实上,刚被派到马站的时候,很多村民对宰文珊也有过质疑,“这么年轻能给我们指导什么呀?苍南话不会说能听得懂吗?”为此,宰文珊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通过各种方式为农民讲解先进技术,推广新品种,让村民的疑虑在一次次的用心沟通中慢慢化解。

据悉,苍南因其特殊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是浙江省设施越冬番茄生产的主产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宰文珊在马站镇成立了番茄新品种引选与配套安全栽培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占地40多亩,基地内喷滴管设施齐全,还引进了许多新技术。种植效果如何,一目了然。“马站当地的农户对于接收新事物能力比较强,示范基地建成大概半年的时间就看到了成效。效果出来了,农户也就自然愿意相信了。久而久之,农户们开始主动联系我帮忙解决种植技术问题。”宰文珊说,2009-2011年她在马站担任特派员期间,实现了马站片区越冬番茄生产面积从2000亩到10000亩的拓展, 相应的技术引进及推广应用有力服务了产业发展。

为了能更好地推广技术,辐射整个苍南县,2011-2013年期间,宰文珊在苍南灵溪担任科技特派员,立足于灵溪种子种苗发展状况,建立10800平方米的集约化育苗基地,开展育苗配套技术研究;建立100亩示范基地,开展新型设施越冬防寒、水肥一体化等配套新技术示范,示范基地相应新技术辐射灵溪片区近万亩的番茄生产,实现了灵溪片区番茄平均亩产量从5520公斤/亩到6130公斤/亩的升级,相应的技术引进及推广应用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此外,还培育了省级科技型企业1家、省级研发中心1家,省级扶贫专业合作社2家,在当地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宰文珊说:“我们一开始做增产增效到提质增效再到现在做节本增效,因为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推广新制度、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实现产业减肥减药与增产增效协同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技术支撑。使‘苍南越冬番茄’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更让宰文珊感到欣慰的是,苍南番茄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农民返乡从事番茄产业相关工作,解决了苍南县上万名中青年就业问题。“我一直是从事番茄研究的,也希望能在田间实践,解决真正的难题,转化为真正的效益,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好处。”宰文珊如是说。

如今的宰文珊带着特派员团队项目继续服务于苍南县番茄产业,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在担当特派员的道路上不断谱写着新时代的助农之歌。

科技特派员助力 泰顺百亩彩色稻田建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