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admin

  新京报讯(记者 曹雁南 张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是诗人海子的诗。而在地处北京海淀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不仅关心粮食和蔬菜,更要种植与收获。原因在于,这所小学居然有十余亩可供耕作的土地,“劳动光荣”在学校里终于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变成了最真切的体会。

  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台头小学专门开设了“儿童园艺师课程”、“水稻课程”、“小麦课程”等多门劳动教育课程,校内特有的动物园改造项目学习班、中医药课程也不断拓宽着孩子们的知识纬度。孩子们可以化身小小自然学家,亲自经历从种子到沙拉的旅行;可以变身小小建筑师,为学校的动物园改造出谋划策;可以体验小小农人,学习水稻从种植到收割、脱粒直至变成米饭的全部过程。城市的孩子虽然身未在乡村里,但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课程,心已远至田间地头,感受到了劳动的酸甜苦辣。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孩子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受访者供图

  种植乐趣多 从种子到沙拉的旅行

  有十多亩田地、学生们热爱种菜和园艺,这种罕见的“接地气”特征,吸引了新京报乡村频道前往位于凤凰岭山下的北京市海淀区台头小学现场探访,没想到还看到了颇具规模的温室大棚和有趣的动物园。

  校园被分为两个区域,即前园与后园。南侧的前园主要是教学楼,后园由种植土地、温室大棚以及动物园构成。由校门沿北而行,就是台头小学的“金凤凰实践基地”。基地西侧为时珍圃,主要种植板蓝根、景天、金银花、牡丹、芍药等中药材。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学校里的时珍圃,主要种植板蓝根、景天等药材。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课程负责人刘丽娜对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表示,从上学期开始,了解与认识中草药纳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项目中,“通过10节课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名医、校园中的本草以及一些食用药。”同时,时珍圃一侧的院子围墙上挂满了农业用具,如笊篱、锄头等,每个农具旁边还带有说明与介绍。

  基地另一侧是种植基地,不少土地上已有些许绿意。刘丽娜介绍道,到了5月,种植园基本上就会被各种植物所覆盖。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基地的种植基地已有些许绿意。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据悉,“儿童园艺师课程”是学校里的特色课程,一到六年级每个班级都要开展。而这个集合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劳作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小学自然教育课”,也被师生们亲切称呼为“从种子到沙拉的旅行”。

  在“旅行”中,孩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播种、种植、养护、采摘等全部生长流程,并最终在六月的收获期里参加学校举行的“沙拉大赛”,学生要在比赛中亲自采摘劳动成果并清洗制作,最终设计出创意十足的蔬菜沙拉拼盘比拼高下。

  而在“水稻课程”里,同学们还能亲身接触到稻子从种植到收割、脱粒最终变成米饭的全过程。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同学们在体验农活。受访者供图

  从沙拉旅行到水稻课程,学生们接触了真正的农耕,也远远比普通的城市孩子更加珍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精心劳作出的成果。

  “一米菜园”内 人人都是承包人

  在学校的田地里,每位学生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米菜园”。部分围起的土地被整齐地划分为若干个方格,在土地的一角,分别竖立着班级编号,以此宣示“主权”。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划分整齐的一米菜园。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刘丽娜解释,此为学校开展的“一米菜园”项目,班级中每一到两名学生承包一个方格,在里面播种老师指定的植物,以蔬菜为主,其中包含玉米、黄瓜、西红柿、茄子、薄荷等,共有九种。

  同时,每位承包“菜园”的同学,都有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责任期。在此期间,从第一次播种、到最后的成熟采摘,期间一切除草、除虫、施肥等工作,都需要“责任人”亲自承担。

北京这所小学竟然有十亩田 孩子们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

  学生们在一米菜园里劳作。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