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记秭归县大呙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新

admin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宝喜

  他是一个“80后”,经历两次创业失败,依然把“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作为座右铭,埋头苦干3年,终于结出“黄金果”,并带领周边百姓和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就是秭归县梅家河乡鲁家湾村的产业发展顾问、大呙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新。

  “我只不过是做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日前,梅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

  创业屡败,面临困局不退缩

  每每提到2008年回乡创业的艰辛,梅新的妻子王慧总会感慨:“真不知道我们当时是怎么过来的。”那一年,梅新刚拿到品牌奶粉的秭归总代理,奶粉就出了问题,一夜亏损8万多元。后来又开始养肉兔,终因技术不过关,以失败告终,3年亏了20多万元。

  每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梅新都在反思创业失败的原因。“消停”了一段时间后,他报名参加了培训班,向技术人员请教、向老农民咨询,不断给自己“充电”。

  埋头苦干,闯出转型新天地

  终于,梅新选定了柑橘产业。2012年到2013年,梅新在鲁家湾村流转土地260亩,开始种植柑橘。

  3年耕耘,原本杂草丛生的荒田上结满了金灿灿的“黄金果”。2017年,梅新又在柑橘园旁投资30万元兴办了一座养猪场,一年出栏100多头生态猪,没到年末就被抢购一空。为避免畜禽污染,他配套建了一座150立方米的沼气池,将沼液和沼渣作为柑橘的天然肥料。到2018年,柑橘园卖出伦晚2万多公斤,收入13万多元。

  饮水思源,带领乡亲共致富

  创业成功后,梅新没有忘记村民们。鲁家湾村是重点贫困村,其中贫困户235户747人。梅新说:“我在这里长大,现在我富了,不能忘了乡亲们。”

  2015年6月,梅新成立秭归县大呙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鸟鸣涧柑橘种植家庭农场,吸纳社员100多户,流转土地400多亩,定植柑橘1.56万株。他吸收当地村民在柑橘园务工,2018年支付农民工工资15万余元。

  通过几年发展,以柑橘基地为轴心、周边农户为联动,鲁家湾村海拔600米以下的柑橘产业带已基本形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种植发展模式取得效果。

  梅新还主动担负起技术指导,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一门技术。

  “2013年之前我一直在外打工,父母、岳母三个老人在家生活。梅新听说后,主动联系我,劝我回来在合作社做工。就这样从2014年回乡至今,我一直在合作社务工,年固定收入1.3万元。老人也照顾了,产业也搞起来哒。”鲁家湾村二组贫困户马尚虎告诉记者。

  生活中,梅新也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他将沼气免费供应给周边群众,还经常帮留守老人买米、买面、买药,乡邻之间有什么矛盾,他都主动帮忙解决。

  2016年,他经营的鸟鸣涧柑橘种植家庭农场被评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018年,梅新家庭被梅家河乡党委、政府评为“礼仪之家”;梅新本人多次被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柑橘产业带头人”“柑橘产业农民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