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肢残志坚发展蔬菜种植带动贫困邻居脱贫致富

admin

肢残志坚发展蔬菜种植带动贫困邻居脱贫致富

走进濉溪县刘桥镇任圩村村民张峰的蔬菜基地,张峰和妻子杨香兰正在收割,只见满地的菊花心,油亮墨绿叶子怀抱着中间嫩黄的心,似一朵朵盛开在地里的大菊花,十分鲜艳。不由使人想起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诗句:“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

今年50岁的张峰,在上世纪80年末,在小城乡砖窑厂务工,由于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机器切砖坯子的技术,不仅工作卖力,切出的砖坯质量较好,深受厂领导赏识,每年收入也相对稳定,1992年经媒婆介绍杨香兰与张峰喜结连理,一家人日子过得相当幸福。而后,随着村办企业的发展,任圩村也建起了砖窑厂,村民欧道永承包了窑厂生产经营,由于缺乏开机器切砖的技术人员,得知张峰的切砖技术好,通过其哥哥欧道顺等做张峰及家人的工作,张峰碍于本村邻居面子,就从小城窑厂到任圩窑厂上班,仍做切砖工。可好景不长,一天正在切砖坯的张峰,搬离合时,突然离合的把手断了,他一个趔趄摔倒在机器上,褂子被轮子缠住了,眼看就有生命危险,张峰为了自救,急忙用手一按,不巧按到了齿轮上,左手小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被齐齐截断,经过治疗,只有小指接上了,到现在还感到麻木。当时,窑厂刚起步,没有挣到多少钱,又是亲临,仅给了3000多元治疗费和营养费,出院后也无法到窑厂上班。恰巧刘桥矿招工,因肢体残疾,体检没有通过,他着实感到苦恼,就想着到外地去务工,可因手指断了三个,到多家企业都没有收留他,他只好返回家乡。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任圩村北傍王引河畔,张峰从王引河里找到了商机,从此以打渔为生,在河里下了约1公里的段网和地笼,每天早上收网捞鱼,到集市上去卖,还好,每天卖鱼的收入多可达150多元,少则好几十元,伴随着两个儿子的诞生长大,一家人幸福生活了20多年,还有了一些积蓄。

到了2015年春,王引河改造,深挖后,建了护坡,河水虽然清清,可没有了鱼虾,张峰从此在自家的承包地上种植了蔬菜。起先,他没有经验,只建了3个大棚,主要种植芹菜、菠菜、菊花芯、四季青、萝卜、大白菜等品种。屋漏偏遇连阴雨,及至夏季,遇到大风天气,他刚建不久的大棚全刮坏了,如果重新建设,又要花费5—6万元,于是他借钱买了一部电焊机,自己学着维修大棚,经过近一个月的维修,节约不菲的资金,终于把大棚维修好了,而且比原来更坚固了。经过几年来的经营,他获得了种植经验,又流转了附近村民的土地,蔬菜大棚发展到8个,蔬菜种植面积达24亩之多,年收入增到近20万元。

蔬菜种植、收割、整理只能用人工作业,他就长期雇佣刘书兰、李淑红等10多名年逾花甲、不能外出务工的弱劳动能力贫困户到菜园里干些杂活、零活,工资日清日结,每天40元—60元不等,带动他们年增收近万元,帮助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春夏两季用工量最大,每天要用到五、六十人,除草、浇水、施肥、收种、扎捆、整理蔬菜及给大棚里蔬菜通风等。为扩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镇残联帮助他申请了残疾人发展资金7000元。

今年55岁的贫困户刘书兰说:“我年龄大了,没有什么技术,又不能干重活,到哪打工都不要了,我在张峰家菜园里已干杂活3年多了,年收入10000多元,也很满足。”

“由于他家的蔬菜鲜嫩好看,整齐且无死叶、烂叶和泥土等,经常有宿州、永城和淮北市内的一些超市及县内临涣、韩村、百善等镇的超市来园里购买。有时也到中瑞批发市场去卖,只要他一拉到市场,就吸引商贩客户的青睐,无论拉多少,有时不足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张峰如是说。

目前,张峰的大棚里有反季节蔬菜有芹菜、四季青、上海青、菠菜、青萝卜、茼蒿、生菜、黄瓜和菊花心等,估计春节上市时又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