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2018年莱芜区蔬菜出口额达30.5亿元 不到1%耕地贡献全省12%蔬菜出口额

admin

2018年莱芜区蔬菜出口额达30.5亿元 不到1%耕地贡献全省12%蔬菜出口额

  莱芜区坚持走品牌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2017供给侧改革与果菜产业绿色发展全国年会暨第十五届中国果菜产业论坛上,“莱芜生姜”被评为“2017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这是“莱芜生姜”继荣获2017年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和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这是一个亮眼的数字:2018年,全省出口蔬菜额达250.4亿元,而莱芜蔬菜出口额达30.5亿元,占全省蔬菜出口额的12.18%。莱芜区农业出口姜蒜及制品出口额达16亿元,占全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1.7%,其中国际市场70%的姜片由莱芜生产。

  莱芜区耕地不足全省的1%,却能创造农业产值的超额创收,是什么促使这里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做全球商贾 树全球品牌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去年春节刚过,远在德国的市场销售人员发来邮件说,德国麦德龙超市的1080箱共6吨的迷你姜片已经售罄,希望公司尽快发货。麦德龙超市是欧洲第二大的连锁超市。情人节那天,泰丰的“迷你姜片”被小情侣们一买而光!

  “迷你姜片”有何魅力?原来,迷你姜片原料上乘,同时在辅材配置、加工工艺方面更适合欧洲人的生活习性。一袋只有5克,甜辣适中,清脆可口,摄入量刚好符合人体营养成分需求,易被人体吸收。别看它包装小,价格能卖到普通出口姜片的10倍。

  像泰丰食品这样,莱芜区的农业龙头企业摆脱了洗洗就卖的销售模式,通过农产品国际化和深加工,提升了品牌档次。区委、区政府成立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领导小组,实行一名区级领导负责、一个主管部门牵头、一个发展规划和一套政策措施的运行方式。先后出台《关于培植发展姜蒜主导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通过立足资源建龙头、政策扶持壮龙头、招商优惠引龙头、组织创新强龙头等方式,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走品牌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交易和科研基地为目标,依托农高区,实现了资源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式发展。基于对“农业组织化程度越高,农产品加工规模越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就越强”这一要点的认同,莱芜区大力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等领域不断延伸拓展。目前,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1438家,国家、省级、市级示范社分别达13家、49家、170家;发展家庭农场310家,省级、市级示范场8家、73家。莱芜生姜现已开发“食、药、卫、健”系列产品,姜片、姜汤、姜酒、姜油等精深加工产品200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到40%以上,国际市场70%的姜片由莱芜生产。

  世界生姜看中国 中国生姜看莱芜

  世界生姜看中国,中国生姜看莱芜!莱芜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生姜、大蒜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商品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莱芜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生姜种植的最大优势,莱芜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清朝时就把生姜列入纳税科目。

  2011年,由原莱芜市农业局植保站、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的《生姜生产技术规范》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从此,生姜的种植有了国家标准,该规范也于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成为全国生姜种植的标准性文件。借助该标准,打破了生姜出口的“技术壁垒”,成功将莱芜生姜送往国际高端市场。

  莱芜区以国际化的标准,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推行姜、蒜标准化种植,引导企业建立自属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围绕葱姜蒜等产业,制定推广各类农业标准50项以上,实现主要农产品“有标可依”。

  目前,莱芜区生姜、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30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8万亩,23个品牌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万兴公司基地被命名为“亚洲食品卫生安全控制(HACCP)协会中国莱芜示范园”和“英国超级食品公司生姜基地”。全区已有10家企业通过食品卫生安全控制(HACCP)认证,3家企业通过欧盟GAP认证。

  构建严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