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阎锡山最后的生活岁月:一顿饭馒头加青菜,临终前给自己写挽联

admin

阎锡山最后的生活岁月:一顿饭馒头加青菜,临终前给自己写挽联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一个人的一生,纵然有再多的跌宕起伏,最终还是要归于尘土,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风光一时,狼狈一时,后人再多提及,也便是一盏清茶谈半生。显赫一时如山西王阎锡山,曾经掌控整个山西的军阀,最终亦不过每顿馒头就青菜的晚年生活,临终之前还未自己写挽联。

早年的生涯

阎锡山出生于1883年10月8日的山西小地主家庭,他九岁便入私塾读书,但十四岁便辍学,随父行商。早年的金融投机生活和放债收息生活令他积攒了原始资本,他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比常人来的更加清醒和明白,亦令自己掌握了最初时的政治敏锐度。

阎锡山最后的生活岁月:一顿饭馒头加青菜,临终前给自己写挽联

1902年,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并且在次年六月被官费送至日本留学,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亦正是这段留日时光,令阎锡山接触到了更加先进且自由的思想,他深刻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壮志雄心之下,他一心想要改变。

于是,在1905年十月,阎锡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与了和孙中山一起制定"南响北应"的战略政策,此事,便是阎锡山登上中国近代政治舞台的标志,亦是他政治生涯的开端。当时的阎锡山,意气风发,一心所求报效祖国。

1909年,阎锡山顺利毕业归国,就职于山西陆军小学堂。几个月后,阎锡山升迁,开始执掌山西兵权。暗地里,阎锡山和同盟会进行着秘密的革命活动,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已在同盟会的掌控之中。

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阎锡山被推举成为山西都督,后来的一切,都如此顺理成章,阎锡山对于孙中山事业的成功贡献良多,他们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好似换来了一片祥和,但后续的混乱酝酿了军阀割据的情形,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彻底将这个局面击碎。

阎锡山最后的生活岁月:一顿饭馒头加青菜,临终前给自己写挽联

而阎锡山在这乱世中,扮演的角色亦是多变的。在北洋政府时期,阎锡山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此在1917年得以兼任山西省长一职。

此时的山西,已然彻底在阎锡山的掌控之中,对于山西人民而言,他阎锡山便是整个民国。山西王的震慑之力,不容小觑。可与其他军阀的不同的是,阎锡山出名的方式并非源于强大的武装力量,而是他的抠。

对于金钱,阎锡山可谓一分一厘都是掰着花费的,这和大肆挥霍的其他军阀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纵然有再多功过,对于山西这片土地,他是有过贡献的,这点毋庸置疑。

晚年的馒头青菜

蒋先生失败之后,阎锡山作为军阀跟随蒋先生的脚步,在1949年4月潜逃至台湾。到台之后,他再也不是独掌一方的山西王,权势已失,阎锡山的生活亦步入平淡之中。昔日的辉煌或许还会在梦中再现,但现实中,晚年的阎锡山是无所事事的。

去往台湾之后,阎锡山的生活再不复当年的山西王之风光,他保住了性命,却丢失了昔日的权势地位。所谓钱财,到阎锡山晚年之后,终于明白,不过是浮云遮目,一时的东西罢了。

阎锡山最后的生活岁月:一顿饭馒头加青菜,临终前给自己写挽联

阎锡山在台湾党派之争中,成为了权利的牺牲品,最终,他被蒋先生冷落,在政治方面再无所作为。一开始必然是寂寥的,但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阎锡山这样一个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屹立不倒如此多年的军阀便看开了,他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

做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阎锡山的骨血里面便印记着关于山西的一切。他的饮食习惯早已被注定,素日里,他便喜欢吃面食,馒头、面条一类的面食成为他每日必不可少的主食,然后配上一些炒青菜、豆腐、鸡蛋之列的清淡小菜,便是一顿美滋滋的伙食。

一日三餐,一顿饭便是如此的馒头加青菜,阎锡山享受着这种恬淡的生活,亦品味着如此的事物。于他而言,馒头就青菜,吃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多年无法慰藉的乡愁。

山西那片土地,阎锡山深知自己已经无法回去,只能隔着海峡遥遥相望,在心中魂牵梦萦。馒头就青菜的一顿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令他回味山西的点滴生活的渠道,纵然在外人看来如何的质朴,亦是他心中的人间美味。

阎锡山最后的生活岁月:一顿饭馒头加青菜,临终前给自己写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