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蔬素养蔬果资讯网

三年前 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admin

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草丁网 | 时间:2020-03-25 21:00   来源:网络整理 分类: 知识 阅读:次

『草丁网摘要_三年前 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精瘦须眉很热忱地跟我打呼唤:“要不要尝尝这橘子。”我想陌生人的器械不敢随便吃,急速摆陈述:“感谢,不消了。”这位精瘦须眉持续热忱地问我:“你也是这班北京的飞机?”我认为这人这么自来熟,想必有鬼,不虚心的答了句:“是呀。”精瘦男持续问我住在北


     

三年前,有一次从北京飞回老家,在老家机场到市区的大巴上,我旁边坐了一位30多岁的精瘦男子,手里拎着一袋橘子。

精瘦男子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要不要尝尝这橘子。”

我想陌生人的东西不敢随便吃,连忙摆手说:“谢谢,不用了。”

这位精瘦男子继续热情地问我:“你也是这班北京的飞机?”

我觉得这人这么自来熟,想必有鬼,不客气的答了句:“是呀。”

精瘦男继续问我住在北京哪里,我大致说了个范围,不敢说细。

精瘦男很惊讶的说:“太巧了,我和你住得蛮近。”

我有点好奇,问他住哪儿。

精瘦男一脸真诚的笑容:“我住清华。”

我心想,这该不是个骗子吧。。。

我继续问他: “你是清华老师?”
精瘦男说: “是呀是呀,今天我刚回国,从北京转机回老家。”

然后精瘦男就很热情地自我介绍起来。

我假装玩手机,登上清华官网查了下。

居然,还真是清华老师...

看了看官网上的个人主页,被华丽的简历吓到:

美国顶级名校博士、博后,生命科学专业,一篇Science,两篇Cell,正研,青年千人计划...

官网上的照片也完全对得上。

刹那间顿觉自己狗眼看人低,人家可能是真热情,对陌生人没戒心。

后来,我跟这位刚踏上祖国大陆的清华老师聊了一路。

他说,现在国内科研投入那叫一个高,他所需要的一台实验设备,在他以前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全系只有一台,而清华每个实验都有。而且他刚回国就带三个博士,有人手能开展许多研究。听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总的来说就是各方面比起他原来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好多了。

至于个人待遇,他说工资比起美国没有降低,但小孩能上清华附小,而且清华承诺以每平米1万3卖给他一套五道口北面一公里的130平三居。虽然是校产房无法转让,但相比起市价10万的商品房还是实惠了太多。

————————

过去几年自己认识的一些好友也从米帝名校回国找了教职。

按照他们的说法:“待在美国憋paper提升自己简历的速度,赶不上国内名校门槛提升的速度,所以要及早回来占坑。”

愈发不“清贫”的工资、相对灵活自由的工作环境、部分高校的住房和子女入学福利,国内产业提升对高校横向课题的需求,这些都是现实的物质吸引。

十年前许多澳洲、香港博士都能进清华北大当老师。而现如今一些内陆地区的985/211对海龟的学术产出要求都在火箭般地提高。

过去几年,无论是论文数、引用数,还是nature指数等高端指标,中国高校的排名都在大踏步前进。也很好地说明了如今新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的飞速进步。

总之,大学青年老师门槛的提高,学术产出的增加,都反映如今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大大提高了。











扯了这么多,最后补一刀:
对许多基础学科的博士来说,高校老师就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狗头.jpg

——————————

塞冬:清华北大博士为何选择从事高中教育工作?

■网友的回复
我给不止一个大学老师装修过家,我说说他们吧分别是清华,矿大,某军校和某师范大学他们当中最有钱的居然不是清华的是矿大的可能是因为我遇到的清华的老师太年轻吧有的有钱有的没钱装修这个事情啊,有钱没钱很容易看出来你要是有钱买不买好卫浴?买不买好床垫?买不买好橱柜?有无所谓的,不过基本都是按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清华的老师很忙,很多人在外面还有个收入,但是不是特花精力的那种。矿大的老师更忙,在外面很多人有自己的公司,其中个别人恐怕给秘书开的工资都比自己在学校拿的多。军校的有时候忙有时候闲,看学校安排,在外面都没有工作。师范大学的看专业,艺术系的最忙,我见他都要去他工作室见。明白了吗?大学工资不高,不等于大学老师收入不多,我给你说一下我遇到的三大大款。分别是定向爆破,运输安全,计算机。都是家庭人居居住面积二百平米以上的。所以高校那份工资和福利只是让你体面的在当地生活而已,想发财,你的专业知识是摆设么?
■网友的回复
为了避免误解,先澄清一下。这里提到的是南方沿海城市的高校,可能住房补助和地方补助的标准和很多学校不一样。我是2011年毕业回国的,在一个985高校教书,也想把现在高校教师真实的一面透露给大家:首先是收入部分,收入部分大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部属院校的基本工资:这部分由职称决定,但是不同职称之间的差别不大。2011年的时候大约为600元一个月,现在已经涨到了2000元。2. 学校补贴部分:这部分各个学校的偏差较大,补贴的计算与当地的经济状况相挂钩,金额大约为3000左右。3. 其他的补贴部分:大头是公积金部分,学校和个人分别缴纳2000多点,不知道这一块是否算作是收入。通讯医疗补贴,大约为3500元。4. 住房货币补贴部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金额为月工资的30%。以上部分为学校固定支付的金额,讲师每个月大约为16000元左右,副教授每个月为18000元。为了防止同行认为我在瞎说,贴一个公积金明细,反算一下就知道了。

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这个工资高吗?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2011年我入校的时候工资仅仅只有7000元左右,这几年国内的发展真的很迅速,工资翻倍计划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外流问题,我相信5年之后,国内高校教师的收入还会有一定的提升,保证外部竞争力。以上是学校部分,是每个月的定额收入,接下来是每个月的不定收入:5. 学院工作量补贴:包括课酬、硕士培养的补贴,大约为500到2000元不等。6. 绩效收入:这个数值不定,一篇SCI大约平均4000元左右,平均到每个月大约也只有几百元,到1000多不等。13月工资,大约为15000元左右。近几年国家非常规范,以前的过节费,米、油等福利已经都停了,不再允许使用公款谋福利,所以所有的收入都写在明面上。没有年底奖金。7. 项目劳务报酬:和企业合作的项目,企业支付的劳务报酬,个人可以发60%作为项目劳务费。做的多的老师平均每年能拿20到40万。企业的横向课题是一个双刃剑,做多了影响科研,所以很多老师也是选择不做的。所以现在高校教师的收入已经在开始逐年改善了,个人年收入从15万到25万不等,项目做的多的,我也见过不少年入50万以上的。其次就是一些隐性福利了。高校是科研单位,有很多制度上和公务员是一致的,特别是近年来重视人才待遇之后。1. 医疗:当前还是公费医疗,后期可能会改善。医疗花费个人只需支付20%,学校有自己的校医院,但是水平不咋地,大病基本都会转诊到外面医院,小病有个几十块钱,也能治好了。2. 住房:没有太大福利,房改之后发放货币补贴了,学校的周转房虽然租金便宜,只要3元一平米,但是不能长住,因为入住期间的货币补贴将为15%。除非按照市场价租房。3. 子女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花费不高,而且好处是有一个独立的小生境,远离富二代官二代。4. 退休金:社保和公务员一样,缴纳的不多。退休后工资减少的也少。5. 假期:每年12周带薪假期说完了福利部分,也说说工作量吧。工作量因人而异,我的岗位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校要求的最低工作量为每学期96课时,折合每周不到3节课吧,教学工作量不大。科研是大头,985高校的核心任务也是科研。研究生很多也越来越不靠谱,程序要我写,论文要我写,还要给人家老人家挂个大名,这心酸不提也罢。不过还好我个人的兴趣也在此,因此也不算加班,经常也会做到凌晨。每到项目申请的时候,就是科研人员的噩梦。每年的年关也是脱发严重的时期。。。暂时就这么多了,想到了再补充吧。我能想到和企业的区别就是,高校给予了科研人员最大的思考自由,你不用听老板的指挥,低三下四的面对客户。你需要做的,就是最大化自己的思维产出就好了。
■网友的回复
别看我收入不高,但我只上9个月班啊
别跟我说你的导师你的同学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是大学老师但他们如何如何努力,如何如何5+2白加黑,如何如何老婆生孩子父母病危还在实验室泡着,我只说我自己
另外,我的学生寒假放假,暑假只有研二没有,我讲究效率,不讲究拼命

■网友的回复
个人回国快十年了,工作地点在某二线城市的985/双一流建设高校。从青年教师干起,现在学术、行政双肩挑,担任了学校一些行政职务,期间参与了一些人才建设工作。所以尝试回答一下。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价值判断(定性分析),同时也从性质上来说是主观问题,所以难免有不全面的地方,如有偏颇,请多海涵。

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这个问题首先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高校老师的生活待遇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海归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如果愿意且能够入职)的职业发展问题。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海归。从官方定义上来看,海归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也就是说,留学地点可以是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沙特、缅甸、塞尔维亚、南非等教育不发达国家,也可以是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中等发达国家,还可以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的学历可以是本科,也可以是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好吧,我们把重点局限在教育发达国家留学归来的博士研究生这个子集。教育发达国家的硕士+教育不发达国家的部分博士(如留学缅甸的语言类博士留学生)也可能在高校任教,但是需求在不断减少,这个情况暂不讨论。
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学校我不太熟悉。进就比较熟悉的美欧高校说一说。虽然美国和英国没有985、双一流的工程划分,也没有一本二本,重点普通高校的说法,但是事实上就业市场对学生的毕业院校是有明确划分的。藤校+牛剑,再加上芝加哥+MIT+斯坦福、伯克利、CalTech+帝国理工、LSE,这是第一档,走遍天下都不怕。美国的加州大学系统、德州大学系统、各个州立高校系统、大城市冠名的高校,英国的伦敦大学系统、红砖大学(爱丁堡、曼彻斯特等),也算是硬通货。法国以索邦牵头的巴黎大学系统,德国的理工大学系统,德法以大城市冠名的高校,,欧洲中小国家的历史名校,苏黎世联邦、维也纳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等,基本上也可以划到上面的第二类。这些学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选择多,截至2018年,顶着这些学校博士头衔的中国学生,国内双一流高校一般都会录用。当然,不回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很强。
海归来自于所有学科。有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这些学科就业途径比较受限制,教育科研是重要就业方向。有生命科学、数学、计算机工程、金融、会计等国际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个在发达国家人才需求很大,就业方向非常多,到高校工作并非首选。还有土木工程、电气工程、航空航天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个嘛,在国内需求大,就业方向多,在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并不太多。
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的学科,收入差距非常大。仅仅以在高校社科方向为例,会计专业的助教授年薪可能是历史专业助教授年薪的2-5倍。国内的情况也类似。至于工科方向吗,土木工程的正教授可能年薪和历史正教授差不多——工民建专业教授的工资才占年收入的百分之几?

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第二个问题,高校教师收入的问题,这个题干首先有问题的。高校教师收入不高,是一个不全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错误的命题。
我国有2914所教育部认可的高校,我想大家主要讨论的是海外留学人员的主要就至目的地,研究型大学。最简单的证伪方式是反例。2015年,我所在的学科引进了两位千人计划专家,其中年薪较低的那位,没有长江学者光环加成,年薪为120万人民币。因为千人计划专家同时享有本市高层次引进人才全额退税政策,因此税后年薪为120万人民币。在美国,什么样的教授可以拿到20万美元的税后年薪?在英国,什么样的教授可以拿到15万英镑的税后年薪?我现在说的只是年薪,不包括他们的校外兼职,也不包括项目经费。按照其中一位老师申请到的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经费(项目经费超过1000万人民币),他可以获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很多经济利益。就不说其他收益,仅仅说工资,按他们现有的学术水平,按他们的年龄(都接近或超过60岁),拿得到吗?因此,高校教师收入不能说不高。好吧,这不是青年海归,这只是以后可能拿到的。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社科方向。之前还参与过引进生命科学方面的千人计划人才,数目有点离谱,我都不太敢提。最后说一下,就是这种离谱的数目字,人家也没要,最后去了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