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石家庄讯(记者张霖)8月14日清晨,记者来到赵县谢庄乡田庄村德康梨果种植合作社的果园,一个个硕大的皇冠梨闪现在浓浓绿荫中,阵阵梨香扑面而来,迎接着每一位来客。“听说这里的梨是无公害,不打农药的,现在正好是暑假,带着孩子来摘点,这样全家人吃了都放心。”一位正在采摘的游客向记者介绍。
德康梨果种植合作社的果园。记者 张霖 摄
记者见到了这个果园的主人——德康梨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慧玲。她爽快地从树上摘下了两个梨果:“今天天气太热,这里没有水,吃两个梨果解解渴吧!不用洗,放心吃吧!我们的果园采用绿色生态管理模式,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膨大剂。”
果农向记者展示刚采摘的梨果。 记者 张霖 摄
还没等记者开口,正在旁边采摘梨果的果农张大妈激动地对我们说:“她可是我们的主心骨,这几年让我们省了不少心。我们的收入也多了,可喜欢这丫头了!”“哎!就是苦了这孩子了,本来辛辛苦苦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又回到了庄稼地。”张大妈给我们讲起了张慧玲回家创业的经历。
2007年,张慧玲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毕业后,在香港、山东、北京等多家化肥、农药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有着可观的经济收入。2016年,她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辞去高薪工作,返乡回到赵县老家田庄村做起了职业梨农。
游客采摘梨果。 记者 张霖 摄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直接后果就是大田土壤和梨果品质降低。虽然梨农很辛苦,但梨卖不出好价钱,收入也越来越少,而且还带来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在谈到为什么要放弃不错的收入,扎根农村时,张慧玲告诉记者:“我就是要找回赵州雪花梨原始的味道,种出安全的果品,让乡亲们增加收入。”
2016年,张慧玲使用红糖和醋制作粘虫剂、树下坚决不用除草剂、不套袋、不用膨大剂,采用微生物菌剂、环保酵素防治病虫害、增施植物源健康有机肥等技术,虽然梨果的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但产量降低了,销路也不畅通。这一年让张慧玲损失惨重,40亩地赔了近20万元。
游客品尝刚采摘的梨果。 记者 张霖 摄
一时的挫折并没有让张慧玲放弃,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的合作,在该县林果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她的种植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并在县商务局的牵线搭桥下成立了该县第一家“好乡亲365”农旅基地。不到半年的时间,张慧玲就通过“好乡亲365”赵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卖出了万余斤雪花梨,而且单价远远高出市场价。这不仅让她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吸引附近的农户加入到了她的合作社。
现在张慧玲的合作社以河北农业大学果业产业体系专家团队和河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为技术依托。逐步形成了以自然农耕法、生态法、普通法种植相结合的种植模式。目前合作社有梨树2000余亩,种植品种有雪花梨,鸭梨,皇冠梨等品种。其中13亩为自然农耕法种植,150多亩为酵素生态种植。
“自然农耕种植全程使用酵素、有机肥、采收期较同品种晚20多天,确保充分成熟,全程不使用一滴农药、化肥、除草剂、膨大剂,生产出的梨果含糖量高于同品种20%以上。”张慧玲指着眼前的果园介绍说:“今年我们自然农耕法种植和酵素生态种植的梨果现已经全部预定了,通过电商预定量占到了总产量的1/2。预计今年我们亩产增收将达到1000到1500元左右。”
如何提高梨果的品质?不仅德康梨果种植合作社在探索,赵县很多梨果经济组织都有自己的高招儿。
在赵县连达果品销售公司的梨园,梨树枝头挂满了金黄色的雪花梨和红香酥。“通过调整种植技术,我们种出了‘小时候’的味,梨果价格要比原来高得多。”该公司负责人任伟彬说。
连达果品销售公司在河北省农科院的指导下,梨树下不除草,可以产生根瘤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用豆粕作为基底肥,改善土壤微量元素;将果树的树冠砍掉,增加光照,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果品质量……通过种植模式的改变,真正种出了“小时候的味道”。
“红香酥”梨果。 记者 张霖 摄
德康梨果种植合作社和连达果品销售公司的转变是赵县梨果产业向质量转型的缩影。“广益”牌梨果多次直供全国“两会”,“精园”梨果与京客隆、汇源果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天国”梨果常年出口俄罗斯……在提升果品质量的基础上,赵县通过鼓励企业和个人打造品牌,全县企业和果农注册梨果商标已达到十几个,很多品牌获得了市场认可。